国产综合色产在线精品,dv网无码国产精品,亚洲AⅤ无码专区影院在线播放,国语自产一区第二区三区

今天是2024年12月5日 星期四,歡迎光臨本站 

合肥市

關于印發《合肥高新區就業促進行動方案》等暖民心行動方案的通知

文字:[大][中][小] 手機頁面二維碼 2022/11/5     瀏覽次數:    

word下載word pdf下載pdf

各部門,各合作園區,各直屬企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印發〈合肥市就業促進行動方案>等暖民心行動方案的通知》(合辦〔2022〕8號)以及《關于分解下達2022年全市暖民心行動目標任務的通知》(合暖心〔2022〕1號)文件精神,經區工委、管委會研究制定《合肥高新區就業促進行動方案》等暖民心行動方案,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一、強化組織領導

按照省、市、區工作要求,確保暖民心各項目標任務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區工委、管委會成立區暖民心行動領導小組,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任組長,管委會分管副主任任副組長,區直各責任單位及五個社區服務中心主要負責同志為成員,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經貿局。

合肥高新區暖民心行動領導小組辦公室(以下簡稱“暖心辦”)負責日常工作,開展組織協調,督查考核,推動任務落實。區直各牽頭單位負責制定行動方案、細化分解目標任務,組織、推動各項工作落實等,確保目標任務全面完成。各社區中心和直屬企業主要負責同志要高度重視,積極配合,形成合力,推動各項任務落實。

二、強化督導評價

一是明確工作職責。高新區暖民心行動責任單位有8個,其中:區經貿局負責牽頭協調推進區10項暖民心行動;區財政局負責資金保障;區人事勞動局負責“就業促進行動”、“新徽菜名徽廚行動”2項工作;區農村工作局負責“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工作;區社會事業局負責“健康口腔行動”、“安心托幼行動”、“快樂健身行動”、“老有所學行動”4項工作;高新公共事務管理有限公司、區建設發展局負責“便民停車行動”工作;區經濟貿易局負責“放心家政行動”工作;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文明菜市行動”工作。五個社區服務中心和直屬企業負責配合落實工作。

二是強化目標考核機制。各單位要緊緊圍繞暖民心行動年度目標任務,堅持目標導向,緊盯實施進度, 抓好過程管控,促進各項行動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制度化,確保項目實施進度和群眾滿意度位居開發區前列。根據省市相關部署,每年12月份市直部門開展績效評價、市暖心辦開展重點項目績效評價,各項目牽頭單位做好迎檢工作,暖民心行動實施情況納入年度民生工作目標管理考核。

三是優化協調督辦機制。每月26日前各項目牽頭單位將項目開展情況報送至區暖心辦,區暖心辦定期召開工作調度會,按月通報項目實施進度,對進度滯后項目,及時向各實施部門下達督辦通知,限時整改。

三、強化宣傳引導

各項目牽頭單位要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做好暖民心行動宣傳工作,采取多種方式做好政策解讀和推介工作,引導全社會關心行動、支持行動、監督行動,切實提升群眾知曉率和社會滿意度。對暖民心各項行動中涌現的好經驗好做法及時宣傳推廣,各單位要充分配合,讓惠民政策直達群眾、落地生根。要堅持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相結合,依法合規探索采取特許經營、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要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努力在暖民心行動上走在全省、全市前列,以保障和改善民生新成效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2022年11月4日

合肥高新區就業促進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2022年,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實現社區全覆蓋,2022年 “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覆蓋率達到50%。

(二)促進高校畢業生留肥來肥就業。2022年,累計引進重點產業急需緊缺高校畢業生不少于3000人。

(三)優化企業用工服務。每年舉辦招聘會不少于76場次,服務企業不少于1280戶次,達成意向數不少于1580人。

二、工作措施

(一)大力開展社區“三公里”就業圈提質增效行動。

加強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宣傳,加大市場開拓和崗位開發力度,引導企業和求職者積極在平臺注冊,擴大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入駐企業規模和求職者人員數量。推進“三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建設。

(二)大力開展“兩誠兩為”行動。

實施“誠邀外地大學生來肥就業,誠請在肥大學生留肥就業”行動。每年募集青年就業見習崗位500個及以上,確保每一名有見習需求的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都能夠參加見習活動。2022年,在原有就業見習崗位基礎上,新增120個臨時性就業見習崗位,安排未就業高校畢業生開展3—6個月就業見習。招募100名2022年高校畢業生擔任社區“小管家”。

實施“為企業找員工,為求職者找崗位”行動。常態化開展“四進一促”穩就業活動,舉辦“2+N”特色招聘會,即每周三舉辦1次招工會、每周六舉辦1次招才會,平時舉辦N場各類特色招聘會。廣泛運用“高新云聘會”等線上招聘平臺,面向重點群體、用人單位、高校等分類精準推送就業政策及服務信息,讓公共就業服務“觸手可及”。

(三)大力開展退役軍人“就業起航”行動。

組織開展退役軍人就業服務月活動,舉辦退役軍人專場招聘會,拓寬就業渠道,精準提供創業指導、就業援助、職業技能培訓等服務,促進退役軍人高質量就業。加大創業扶持力度,持續推進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園地建設,激勵更多合肥籍退役軍人回鄉創業。

(四)大力開展困難兜底行動。

加大就業困難人員摸排和幫扶力度,使有就業需求的困難群體都能得到就業服務,使符合條件的都能享受就業政策。落實定期聯系失業人員制度,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每年開發公益性崗位800個左右,托底安置通過市場渠道難以就業的困難人員,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2022年,在原有公益性崗位基礎上,新增疫情防控員、社區管理員、安全信息員等臨時性專項崗位150個,安置有就業意愿的因疫等原因失業人員,由財政資金給予不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

(五)大力開展重點企業用工服務攻堅年行動。

圍繞重點產業鏈,建立重點企業“白名單”制度,充分發揮人社服務專員作用,落實用工包保服務責任制,“一企一策”服務企業用工需求,讓企業用工有保障、季節性缺工有緩解。深化與皖北等勞務輸出地合作,開展常態化勞務用工招聘活動。支持重點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校企合作交流,支持技工院校和職業院校輸送學生來區就業。

(六)大力開展技能提升行動。

圍繞社會急需緊缺職業(工種)和勞動者就業需求,精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每年開展補貼性培訓1萬人次以上。加強校企人才培養合作,鼓勵企業與技工院校、職業院校開展技能人才訂單培養、委托培養、短期培訓,為企業“量身打造”技能人才。

(七)大力開展人力資源市場規范化建設行動。

深入推廣“共享用工”模式。著力培育一批5A級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加強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協會建設,引導行業自律,規范內部治理。定期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秩序專項行動,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加強案件查處曝光,促進行業優勝劣汰。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

成立由管委會分管領導任組長,區人事勞動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管委會相關部門為專班成員的就業促進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人事勞動局。加強組織領導,抓好政策落實,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二)加強政策支持。

1.公益性崗位補貼。對經營實體開發公益性崗位,組織公益性崗位對接,服務就業困難人員到崗就業的,按規定給予經營實體公益性崗位社保補貼和崗位補貼。

2.職業技能培訓補貼。聚焦脫貧人口、農民工、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需求,精準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

3.階段性穩就業補貼。按規定統籌使用就業補助資金和地方財政資金,對在疫情防控期間保持正常生產、不裁員或少裁員的餐飲、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等特困行業企業,給予最高不超過50萬元的一次性穩定就業補貼。

4.重點群體就業補貼。對非市域范圍全日制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來區內企業求職的,發放500元至1000元一次性面試補貼。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職業院校畢業生在我區重點企業穩定就業12個月以上的,3年內社會保險個人繳納部分給予全額補貼。對中小微企業新招用應屆高校畢業生,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連續繳納社會保險費滿6個月的,按照1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一次性吸納就業補貼;對與小微企業簽訂6個月以上勞動合同,并依法繳納社會保險費的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由就業補助資金給予每人3000元的一次性就業補貼;小微企業招用畢業年度或離校2年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按照規定給予社保補貼。對參加見習的高校畢業生按照2000/月標準發放見習補貼。對首次創辦小微企業的退役軍人給予5000元的一次性創業扶持補助。

(三)強化督導評價。

區就業促進行動工作專班牽頭抓總,建立調度通報工作機制,督導工作開展,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定期向專班匯報工作進展情況。

合肥高新區“新徽菜·名徽廚”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立足高新區本地特色,匯集以皖南徽菜、沿江美食、皖中菜肴、皖北風味為代表的安徽新徽菜美食,大力開展各類徽菜師傅技能培訓,提升徽菜師傅技能水平;聚焦高新餐飲產業發展,優化就業創業服務;聚焦打造徽菜美食文化品牌,推動徽菜文化內涵拓展升級,打造高新美食文化特色“名片”,讓徽菜美食薈萃高新,讓徽菜品牌在傳承中不斷創新。

(二)具體任務。2022年徽菜師傅技能培訓達到180人次,2023年徽菜師傅技能培訓達到300人次,選拔一批熱愛烹飪事業、廚藝精湛、具有工匠精神的徽菜名廚,推出一批本地名菜(名小吃)、一批本地名廚、一批本地特色美食街。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徽菜師傅技能培訓工程。

面向脫貧人口及防止返貧監測對象、城鎮失業人員等重點就業群體及靈活就業勞動者,開展徽菜師傅就業技能培訓。支持餐飲企業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在崗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支持徽菜名廚開展帶徒活動,傳承徽菜技法。依托技工院校、知名餐飲企業、行業協會商會及社會培訓機構,建設徽菜培訓基地。面向符合條件的美食店鋪、餐飲商家及小吃攤點等市場經營主體,遴選一批徽菜師傅技能培訓定點培訓單位。積極推進產教融合,支持技工院校、社會培訓機構等與餐飲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訂單、定向培養徽菜從業人員。支持職業院校、高校單獨或與餐飲企業聯合設立徽菜研究院,開展徽菜新品研發,推動徽菜創新發展。支持傳承成果顯著、菜系品牌突出的餐飲企業建設徽菜技能大師工作室,擇優申報建設為國家級、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二)開展徽菜師傅職業技能評價。

按規定將徽菜系列專項職業能力考核、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納入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范圍,支持大型徽菜餐飲企業備案開展技能人才自主評價;遴選一批社會培訓評價組織,開展徽菜師傅技能評價工作。鼓勵徽菜師傅申報參加中式烹調師、中式面點師等烹飪類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在鄉村民宿、農家樂等從業的徽菜師傅,可憑累計工齡申報相應職業技能等級評價。鼓勵餐飲企業、技工院校、行業協會、社會培訓機構等開發或參與開發徽菜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標準。

(三)舉辦技能競賽等活動。

支持大型徽菜餐飲企業、餐飲行業協會商會舉辦烹飪類技能競賽和專項技能競賽活動,對競賽優勝選手按規定晉升相應職業技能等級、給予一定物質激勵,授予“合肥市技術能手”等榮譽稱號。高新結合本地餐飲行業特點,舉辦徽菜技能競賽。支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大型徽菜餐飲企業等開展徽菜師傅高技能人才研修。組織開展“徽菜名店名菜名廚”認定活動,每年認定推出一批徽菜名店名菜名廚。支持徽菜餐飲企業組織開展各類徽菜品鑒交流活動。

(四)強化徽菜師傅就業創業服務。

依托社區“三公里”就業圈平臺,收集餐飲企業崗位信息,為徽菜師傅精準推送,幫助實現家門口就業。積極為徽菜師傅提供創業指導和全方位的創業服務,在“挑戰杯”創新創業大賽中增設徽菜師傅專項大賽,通過促進創業帶動就業。采取線上線下相結合方式,開展徽菜師傅專場招聘會。動員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定向推送崗位信息,促進人崗匹配。

(五)支持餐飲產業升級創新。

大力推進我區餐飲產業發展,集聚省內外徽菜龍頭企業、特色小吃入駐高新。培育壯大一批地方特色突出、文化內涵豐富、社會影響廣泛的餐飲龍頭企業,并支持企業上市。加強新徽菜品牌推廣,支持我區餐飲龍頭企業“走出去”發展。發揮餐飲行業協會商會的引導作用,指導“老字號”徽菜餐飲店鋪加快升級改造,鼓勵“老字號”及其他徽菜餐飲企業傳承徽菜技藝,開發一批徽菜新品。創新線上線下經營模式,將美食、美景、文化及市場充分融合,打造新時代的新徽菜。依托餐飲行業協會商會,加快構建徽菜餐飲產業標準化體系。支持徽菜餐飲企業構建“中央廚房+冷鏈配送+餐飲門店”的生產鏈、供應鏈。積極宣傳推廣徽菜預制菜,促進預制菜產業發展。

(六)打造徽菜美食“打卡地”。

鼓勵新建、改(擴)建或共建新徽菜美食街區,打造一批“有名氣、接地氣、能圈粉”的美食打卡地、商業圈。探索“名特小吃+旅游+市場”的發展路徑,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旅游線路、特色美食體驗店、特色美食體驗村(街)。高水平運營“合肥菜博物館”,提升食品產學研游學基地服務。

(七)加強合肥美食文化宣傳。

積極舉辦合肥餐飲產業大會,支持行業協會商會、知名餐飲企業舉辦徽菜文化展示交流活動,宣傳推廣徽菜美食文化、徽菜名菜和名特小吃。支持徽菜名特小吃制作技藝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挖掘、推廣鄉村合肥菜、合肥名小吃、特色宴等地方特色美食,組織編纂知名徽菜、名特小吃讀物等。組織開展“尋找廬州味道”系列探店品鑒活動,在政府網站增設“合肥徽菜美食”專欄,多角度、全方位宣傳各類徽菜、徽菜名菜、名特小吃背后的文化故事,傳播美食文化,提升文化品味。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

成立由管委會分管領導任組長,區人事勞動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新徽菜·名徽廚”行動工作專班,全力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二)加強政策支持。

1.落實培訓補貼。對參加徽菜師傅就業技能培訓的人員,按照“先繳后補、直補個人”方式,給予最高1200元/人的培訓補貼,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發放生活補助。餐飲企業開展新錄用人員崗前技能培訓的,根據培訓合格人數給予企業800元/人的培訓補貼;餐飲企業開展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的,按取得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人數分別按2000元/人、3500元/人、5000元/人的標準給予企業培訓補貼。對初次參加專項職業能力考核及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的,按規定給予技能等級評價定額補貼,評價補貼直接補給實施評價的承訓單位或委托的評價機構。對開發或參與開發徽菜專項職業能力考核標準的,通過購買服務對開發單位給予支持。

2.強化就業幫扶。根據徽菜美食企業開設連鎖店、加盟店情況,按規定給予創業就業補貼。對管理規范、服務良好、場租優惠多、帶動就業明顯的徽菜創業街區,給予街區3年孵化基地補貼。為重點就業群體創辦徽菜創業項目,提供創業擔保貸款,對10萬元及以下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免除反擔保要求。對于回鄉開辦農家樂、小餐館的農民工,按規定發放一次性創業補貼。

3.助力品牌培育。對在我區舉辦的徽菜美食節等活動,給予一定支持;對納入限上統計的徽菜企業在我區新開設面積50平方米以上門店的按規定給予支持。對經同意舉辦高技能人才研修的單位,按規定給予支持。

(三)強化督導評價。

工作專班要加強統籌協調,建立調度通報工作機制,強化監督問效,確保按時保質完成工作任務。工作專班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壓實工作責任,定期向專班匯報工作進展情況。

合肥高新區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以解決經濟困難、獨居、空巢、高齡老年人就餐為重點,兼顧解決其他有需求的老年人就餐問題,通過改造提升新建老年食堂、助餐點等老年助餐機構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2022年底,全區建成老年食堂、助餐點不少于26個(每個城市社區不少于1個,小廟托管區不少于2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24個,農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2個,引導市場主體參與助餐服務,助餐服務供給能力滿足不少于2萬老年人的就餐服務需求。

2023年,在穩定滿足不少于2萬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前提下, 全區新增老年食堂、助餐點不少于8個,其中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7個,新增農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1個,進一步引導更多市場主體參與助餐服務,實現老年助餐服務更加便利。

2025年底,全面建成覆蓋城鄉、布局均衡、方便可及、多元主體參與的老年助餐服務網絡,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得到有效滿足,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

二、工作措施

(一)優化老年助餐服務布局。

1.合理布局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綜合考慮轄區老年人口規模、就餐需求、服務半徑等因素,城市社區按照10分鐘就餐服務圈合理布局,農村優先在留守老年人多、居住比較集中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布點,就近解決老年人吃飯不便問題。

2.嚴格落實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要求。將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納入養老服務設施布局規劃,嚴格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配建要求,補齊老舊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區養老服務設施短板。

(二)擴大老年助餐服務供給。

1.建設老年助餐機構。(1)依托現有的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社區養老服務站、配建的養老服務設施等存量設施資源和政府適合用于養老助餐的政府自有、國有、集體房產,用于老年助餐機構建設。(2)可自建和運營老年助餐機構,也可引入社會力量建設和運營社區老年助餐機構。

2.引導餐飲企業參與。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運營老年食堂和老年助餐點,鼓勵連鎖化運營、規范化管理、標準化服務。支持大型連鎖化餐飲企業利用社區門店開設老年餐桌。支持食品安全和質量有保證的小型餐館就近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3.支持物業服務企業拓展助餐服務功能。支持物業服務企業利用距離近、人員熟、條件好等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在居民小區開辦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為有需求的老年人開展送餐上門服務。

4.鼓勵單位食堂向老年人開放。鼓勵轄區內有條件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 社區中心、社區 (村)食堂對老年人開放。鼓勵居民區內的養老機構在滿足在院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對其他老年人開放。

5.擴大農村老年助餐服務供給。依托街道級養老服務中心、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村級養老服務站、閑置的中小學校舍等存量設施,建設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為周邊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2022年,特困供養機構(敬老院)在滿足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就餐需求的前提下全部對外開放。引導行政村使用集體經濟收入發展老年助餐服務。鼓勵農村偏遠地區根據居民意愿,采取鄰里互助、親友幫助等方式,結對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

6.鼓勵公益慈善力量參與。動員引導慈善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等通過冠名捐助等方式支持老年助餐服務,組織開展冠名認捐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活動,符合條件的享受稅前扣除政策。支持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村)聯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

(三)提升老年助餐服務質量。

1.規范助餐服務。制定老年助餐服務規范和標準,發布工作指引。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至少應提供午餐服務,有條件的可提供早、晚餐服務,年度開放時間不少于300天(疫情防控等特殊情況除外)。老年助餐服務機構應制定食譜且每周更新,有條件的可提供老年營養餐。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嚴格落實“六公示”制度,將食品經營許可證、健康證、收費價格以及對老年人的優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諾書、服務電話(投訴電話)上墻公示。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相關培訓,推進服務標準化。

2.提升信息化水平。鼓勵依托現有的養老服務信息平臺,建立老年助餐服務信息系統。逐步實現統計、結算、管理等信息化,實行區域內通用。確實不具備信息化條件的應做到每餐登記,通過簽字、記賬方式準確記錄就餐人次。

3.拓展服務內容。鼓勵老年助餐服務機構將就餐配餐服務與其他為老服務項目結合,利用老年助餐服務設施在非就餐時間開展知識講座、健康咨詢、文體娛樂、社交互動等活動,讓餐桌同時成為“書桌”“茶桌”“棋牌桌”。鼓勵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在滿足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的基礎上,面向周邊居民提供就餐服務,通過社會化運營提高自我造血能力。

4.培育服務品牌。支持規范運營老年助餐服務設施的餐飲企業形成規模和品牌效應,到2023年,全區培育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品牌1家以上。

5.加強日常監管。民政、市場監管部門常態化開展聯合巡查、加強日常監管,每半年向社會通報監督管理情況。建立老年助餐服務供應商動態調整機制,以老年人滿意度為核心評估指標,定期對老年助餐服務價格和質量進行評估,適時調整供應商。在餐飲加工關鍵環節實施“明廚亮灶”,接受公眾監督。

(四)創新老年助餐服務配送。

1.支持社會力量參與送餐服務。采取黨群服務中心+養老助餐服務、養老機構+養老助餐服務、居家養老服務綜合體+養老助餐服務、社會餐飲連鎖企業+養老助餐服務、單位食堂+養老助餐服務、慈善贊助+養老助餐服務及其他多種模式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務。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與互聯網生活服務平臺公司和其他市場化物流公司合作,利用其物流網絡為老年人送餐。發揮街道級社會工作站、社區社會組織、社工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物業服務企業作用,為行動不便的老年人提供送餐上門服務。

2.探索發展“移動型”助餐服務。支持引入依托中央廚房、餐飲企業、集體用餐配送單位加工,在餐車加熱保溫的“移動型”助餐車進小區服務和上門送餐。

3.加強疫情等特殊情況下老年助餐服務保障。做好疫情、雨雪冰凍極端天氣等特殊情況下助餐保障預案,主動了解老年人就餐需求,由助餐服務機構、第三方社會力量直接配送到老年人家中或就近的老年助餐點,保障疫情等特殊情況下老年人助餐服務需求。

三、工作保障

(一)加強領導。

為統籌推進全區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工作,及時研究解決老年助餐服務行動推進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讓老年人滿意。成立高新區管委會分管領導為組長,區農村工作局局長為副組長,區農村工作局、財政局、市場監督管理局、經貿局、建設發展局、稅務局負責人為組員的高新區老年助餐服務行動工作專班。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農村工作局,區農村工作局局長兼任辦公室主任。

(二)支持政策。

1.拓寬資金保障渠道。

統籌中央彩票公益金相關補助資金、省級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獎補資金、市區用于養老服務有關補助資金和地方福彩公益金市區分成經費等各級養老服務方面有關資金,統籌整合支持老年助餐服務。通過“個人出一點、企業讓一點、政府補一點、慈善捐一點、志愿做一點”的多方支持方式,讓老年人愿意吃、吃得好,企業愿運營、能運營,實現互利雙贏、可持續發展。

2.完善一次性建設補助政策。

在省級對新建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按照每個10萬元、3萬元補助標準予以一次性建設補助基礎上,市級財政再按照每個5萬元、2萬元標準予以一次性建設補助,不足部分區級分擔。對社會餐飲企業、單位食堂設立老年餐桌、物業服務企業開展老年助餐服務等,可通過協議方式,根據其建設成本給予適當補助。

養老助餐服務機構建成運營,即可申請建設補貼,經區民政部門或者其委托第三方評估合格后,按標準發放一次性建設補貼。已經享受過政府此類補貼的不能重復享受。第三方評估經費由區財政承擔。

3.完善運營支持政策。

(1)老年助餐機構年度補助資金根據就餐老年人(60周歲及以上)的就餐次數,按照不低于1元/餐的標準進行計算,最高不超過10萬元。養老助餐服務機構建成運營,每季度根據老人的就餐次數,向所服務的社區提出申請,社區中心(托管辦)初審,區民政、財政部門審定金額,按季度發放運營補貼。老年助餐機構運營補貼資金由區財政承擔,納入財政年度預算。

(2)轄區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自有、國有、集體房產用于養老助餐建設,社區養老服務設施用于開展老年助餐服務,應無償提供,可以通過協議的方式將租金讓利于就餐的老年人。倡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居民提供自有用房用于開展公益性老年助餐服務,給予租金優惠。

(3)對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落實稅費減免政策。在社區提供老年助餐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落實居民價格政策,同時對享受此政策的養老服務機構實行清單制管理,民政部門核實并確定清單,及時公開相關信息并嚴格監管。

4.完善就餐補助政策。

高新區戶籍,60周歲-69周歲經濟困難(低收入)的老年人,每月補貼100元/人;70周歲-79周歲經濟困難(低收入)的老年人,每月補貼150元/人;80周歲及以上經濟困難(低收入)的老年人,每月補貼200元/人。以上助餐補貼不能與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同時享受。

助餐補貼根據自愿申請的原則,由本人或者委托人向社區(村)申請、社區中心(托管辦)審核、區民政部門核定。助餐補貼不發放現金,每月按額轉入享受補貼的老年人虛擬賬戶,補貼當季使用有效,不能累計使用和轉贈。老年助餐補貼資金由市、區財政按照3:7比例承擔,納入兩級財政年度預算。區民政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其他老年人群體就餐補貼政策。

(三)強化調度。

1.加強統籌協調。各部門、單位要高度重視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民政部門要加強對社區老年助餐服務工作的指導、商務部門積極引導有條件的餐飲企業參與老年人助餐服務。財政部門要嚴格落實補貼資金,加強資金管理。市場監管部門要加強老年助餐服務的食品安全監管。

2.鼓勵探索創新。支持各部門、單位根據自身實際,發揮比較優勢,大膽探索符合本轄區實際的助餐配餐服務優化發展路徑,創造一批各具特色的典型經驗和先進做法,出臺一批可持續可復制的措施,為推動全區助餐配餐服務優化發展提供經驗。

3.加強監督管理。結合實施方案,明確總體任務和年度任務,區工作專班將根據情況,定期召開調度會,推進全區老年助餐行動工作,并于每月25日前向市民政局報送推進情況。

4.加強政策銜接。養老助餐機構可以為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對象提供助餐服務。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助餐服務機構,應積極參與全區老年助餐服務,主動運營社區老年食堂、助餐點,開展老年人配餐、送餐業務。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1

建設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

2022年底,全區建成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24個,農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2個。2023 年, 新增城市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7個,新增農村老年食堂、老年助餐點不少于1個。

農村工作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落實。

2

支持符合條件的餐飲企業參與助餐服務;鼓勵線上訂餐、送餐平臺參與送餐上門服務。

2022年9月底前,制定社會力量參與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指引。

農村工作局牽頭,經貿局、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

支持物業服務企業拓展助餐服務。

2022年10月底前,印發“物業服務+養老服務”文件,啟動工作試點。

農村工作局牽頭,建設發展局配合。

4

擴大農村老年助餐服務供給。

2022年11月底前,印發農村養老服務改革試點方案,推進農村老年助餐等養老服務健康發展。

農村工作局牽頭,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落實。

5

鼓勵公益慈善力量參與。

2022年9月底前,制定公益慈 善力量冠名資助老年助餐服務工作指引,開展公益慈善 力量冠名認捐老年助餐服務 機構活動。

農村工作局

6

培育助餐服務品牌。

2023年底前,全區培育發展老年助餐服務品牌1家以上。

農村工作局牽頭,經貿局配合。

7

制定老年助餐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指引。

2022年9月底前,制定老年助餐服務食品安全工作指引。

農村工作局牽頭,市場監管局配合。

8

加強老年助餐服務日常監管。

每半年向社會通報監督管理況。

農村工作局牽頭,市場監管局, 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落實。

9

完善一次性建設補助、運營支持、就餐補助等扶持政策。

2022年9月底前,制定出臺老年助餐服務扶持政策。

農村工作局、財政局牽頭, 各相關職能部門負責落實。

10

對符合條件的老年助餐服務機構,落實稅費減免扶持政策。落 實老年助餐服務機構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居民價格政策。

常態化落實相關政策。

經貿局牽頭,稅務局、財政局、農村工作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合肥高新區健康口腔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衛建委《健康口腔行動方案》,結合實際,制定實施方案如下:

一、目標任務

2025年底前,全區口腔醫療資源供給和口腔專業人員數量明顯增加,人群口腔健康素養水平和健康行為形成率大幅提升,口腔健康服務覆蓋全人群、全生命周期。

2022年底前,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0%,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85%。納入集采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

2023年底前,3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力爭達到2.0人,醫護比達到1∶1。

2025年底前,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專職口腔醫師,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力爭達到2.2人,醫護比達到1∶1.1。6—9歲人群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達到85%以上,窩溝封閉完好率達到90%以上。口腔醫療衛生機構患者滿意度達到90%以上。

二、工作措施

(一)開展口腔健康宣傳。

1.開展大眾口腔健康宣傳教育。加強愛牙科普宣傳,引導群眾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習慣。積極發揮各類學會、協會的專業技術指導作用,以“全國愛牙日”、“六一兒童節”等為契機,創新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主題宣傳活動。在社區配置專(兼)職口腔衛生保健宣傳員,開展口腔衛生保健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活動。

2.加強重點人群口腔健康管理。將口腔健康知識作為婚前體檢、孕產婦健康管理和孕婦學校課程重點內容。依托相關醫療機構組織實施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開展6—9歲學齡兒童第一恒磨牙窩溝封閉、3—6歲學齡前兒童局部涂氟等公益活動。到2025年,項目覆蓋28%的適齡兒童。

3.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活動。全區幼兒園和中小學開齊開足健康教育相關課程,開展規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推廣和口腔健康知識講座等進校園活動。幼兒園和小學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2次,中學每年享受免費口腔健康檢查1次。

(二)健全口腔醫療服務體系。

1.健全牙病防治網絡。發揮市口腔衛生中心和市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技術指導作用,依托轄區口腔專科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口腔門診部及診所建立健全牙病防治網絡,構建各司其職、優勢互補的牙病防治體系。

2.推進建設口腔醫聯體。支持鼓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與省市口腔專科醫院建立醫聯體,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社區,帶動提升基層醫療機構口腔健康服務能力。

(三)減輕群眾看牙負擔。

1.加大醫保支持力度。貫徹執行省定的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支付范圍。根據國家及省統一部署,積極參與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集中帶量采購,降低種植體耗材成本。配合開展口腔醫療服務新技術、新項目價格的審核制定工作。

2.優化口腔診療流程。探索創新診療模式,患者初診后,復診可直接在醫生工作站預約,減少等待時間。運用互聯網信息技術,優化診療流程,為患者提供智能導醫分診、就診提醒、檢查檢驗結果查詢、移動支付、椅旁結算等線上便捷服務。

(四)加強口腔專業人員隊伍建設。

1.增強口腔專業技術力量。引導基層醫療機構加強口腔專業人才引進,增加專職口腔醫師數量。優化口腔醫師招聘流程,強化薪酬激勵,實現進得來、留得住。

2.加大基層口腔專業人員培訓力度。依托市級口腔衛生中心、口腔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及三級綜合醫院口腔科,選派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參加培訓,提升基層口腔疾病防治能力。

3.推廣適宜技術項目。加強推廣口腔適宜技術,重點推廣現代根管治療等7項適宜技術,提高基層口腔醫護人員專業技術水平。

(五)加強行業監督管理。

1.開展專項整治。2022年起,開展“誘導消費”、過度診療等社會反映強烈的不規范口腔診療行為專項整治,尤其是義齒、種植牙價格虛高問題,依法規范口腔診療服務行為。壓實行業主管部門監管責任,提高監管能力和水平。

2.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開展轄區口腔服務機構和人員摸底調查、行業診療規范實施、專業培訓、督導等工作,對社會辦口腔醫療衛生機構每年開展監督檢查不少于1次。

三、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專班。成立由管委會分管副主任任組長,社會事業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區財政局、經貿局、人事局、社會事業局、各社區中心、托管辦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健康口腔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社會事業局。

(二)加強政策支持。對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口腔專科人才培養、口腔適宜技術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宣教等工作,市區財政統籌資金予以保障。其中,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由市、區級財政按5∶5比例分擔。

(三)強化督導評價。工作專班要加強統籌協調,確保各項任務落實到位。每半年對各成員單位的健康口腔行動工作開展情況、重點目標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對實施進度和實施效果開展全面監測,及時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對策,確保健康口腔行動順利實施。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1

加強兒童口腔健康管理。

每年度開展兒童口腔疾病干預項目;到2025年,項目覆蓋28%的適齡兒童。

社會事業局牽頭,財政局、社區中心、托管辦配合。

2

推廣健康口腔進校園活動。

2022年秋季學期啟動,

2023年6月底前基本覆蓋。

社會事業局牽頭,社區中心、托管辦配合。

3

加強口腔健康教育。

2022年8月制定印發科普宣傳方案;每年度開展主題宣傳活動。

社會事業局牽頭,社區中心、托管辦配合。

4

擴大醫保支付范圍。

2022年底前,貫徹執行省、市定的口腔類醫療服務項目支付范圍,納入集采的口腔種植體系統耗材價格下降30%以上。

社會事業局。

5

增強口腔專業技術力量。

2025年底前,每萬人口口腔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2.2人。醫護比達到1∶1.1。

社會事業局

6

加大口腔專業人員培訓力度。

每年培訓基層口腔醫護人員不少于5人。

社會事業局牽頭,財政局配合。

7

推廣適宜技術項目。

2022年啟動,推廣現代根管治療等適宜技術。

社會事業局牽頭,財政局配合。

8

開展專項整治。

2022年啟動。

社會事業局牽頭,社區中心、托管辦配合。

9

加強口腔醫療質量控制。

落實和推廣口腔專科醫療質量技術規范和相關規程,每年度開展社會辦口腔醫療機構質控檢查。

社會事業局牽頭,社區中心、托管辦配合。

10

增加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專職口腔醫師數量。

到2025年80%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配備專職口腔醫師

社會事業局牽頭,財政局配合。

合肥高新區安心托幼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22年,全區新增托位數700個;2022年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810個,公辦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55%,無證幼兒園全面消除;2022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

2023年,全區新增托位數456個;2023年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1080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60%。2023年春季學期,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幼兒全覆蓋,家長按時“接娃難”問題基本解決。

到2025年,全區新增托位數達2275個;新增公辦學位4230個,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總數達到1.1萬人,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達到70%以上,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不低于90%(分年度目標任務詳見附件3),學前教育“大班額”基本消除,形成以普惠性資源為主體的辦園體系。幼兒園延時服務體系基本完善,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二、工作措施

(一)持續擴大普惠托育服務供給。

1.加快普惠托育機構建設。2022年至2025年,建成1個示范性托育機構, 每年至少建成1個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建成公辦托育機構1個。

2.加強小區托位供給。新建城市居住(小)區,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個托位標準,規劃建設托育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與住宅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無托育服務設施的已建成居住(小)區,通過購置、置換、租賃等方式,到2025年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8個托位標準補齊托育服務設施。

3.鼓勵提供多渠道托育服務。鼓勵通過自建自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公辦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舉辦非營利性托育機構。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托育機構,支持以委托或購買服務方式辦成面向社會大眾的普惠托育機構。鼓勵民辦幼兒園通過轉型或利用閑置校舍舉辦托育機構。依托公立醫院建設托育點。支持園區基地、用人單位通過自建自營或委托運營的方式,單獨或聯合相關單位共同舉辦托育機構,為職工提供福利性托育服務,有條件的可向附近居民開放。各類托育機構根據嬰幼兒家庭實際需求以及場地、供餐等條件,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計時托、臨時托等多樣化托育服務。

4.推進托幼一體化建設。有條件的幼兒園在滿足周邊3-6周歲幼兒入園需求后,履行程序后可開設托班。公辦幼兒園舉辦的托班原則上提供普惠性服務,新建和改擴建的公辦幼兒園均要開設普惠性托班。鼓勵有條件的民辦幼兒園開設普惠性托班。建立幼兒園辦托班管理制度,制定托班硬件、師資、招生和經費保障等標準和規范。到2025年,實現全區不少于30%的幼兒園開設2-3歲托班,分年度目標任務祥見附件2。

(二)穩步提升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1.進一步優化幼兒園布局。充分考慮出生人口、產業規劃布局和城市化發展趨勢,每年測算入園需求,留足幼兒園建設用地,優化幼兒園布局,納入國土空間專項規劃。城市幼兒園按照300米服務半徑,在新增人口和流動人口聚集區、工業園區,加密規劃布局一批幼兒園,滿足就近入園需求。結合三孩生育政策實施、學前教育“大班額”情況和區域實際,落實居住小區人口配套學位標準。

2.加大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實施學前教育促進工程,通過新建改擴建增量、盤活存量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在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的區域,加密布點、擴大建設規模,新建改擴建一批公辦幼兒園。鼓勵政府收購民辦幼兒園辦成公辦幼兒園等方式,增加公辦幼兒園學位供給。新建小區配套幼兒園必須與首期建設的居民住宅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并全部辦成公辦幼兒園。確保居住人口3000人以上和5000人以上的新建小區分別至少配建一所不少于6個和9個班建制的幼兒園(分年度目標任務詳見附件3),統籌解決周邊已建成小區幼兒園配套不足、流動人口子女入園問題,同時為開設2-3歲托班創造條件。開展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時,同步推進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充分利用空置廠房、公共服務設施、閑置校舍等資源,以租賃(借)、劃轉等形式,改造后舉辦公辦幼兒園。鼓勵普通高校、國有企事業單位舉辦公辦幼兒園,面向社會提供普惠性服務。

3.支持民辦幼兒園普惠發展。通過綜合獎補等方式擴大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覆蓋面;通過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提高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吸引力。全面消除、杜絕新增無證幼兒園。學前教育資源充足的區域,原則上不再審批新的民辦幼兒園。

(三)全面推進幼兒園延時服務。

1.保障延時服務時間。幼兒園在工作日下午放學后提供延時服務,日常延時服務時間段為下午正常離園后至18:00結束。如需再延長服務時間,由家長和幼兒園另行協商。幼兒園可根據實際設置多個離園時間點供家長選擇。堅持公益普惠原則,由家長自愿決定幼兒是否參加延時服務,幼兒園不得強制或變相強制參加。

2.提升延時服務質量。原則上延時服務按每30名幼兒配1名教師和1名保育員的標準,如幼兒不足30名應配1名教師,一般由本園教師承擔,也可聘任退休教師、具備資質的社會專業人員或志愿者參與。幼兒園結合現有資源和家長需求,“一園一案”制定具體實施方案。遵循幼兒教育規律和幼兒身心發展特點,提供有益幼兒身心健康的服務活動,不得借延時服務開展“小學化教學”,不得開展營利性活動。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

成立由管委會分管副主任任組長,社會事業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區直相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安心托幼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社會事業局。

(二)加強政策支持。

1.優化財政獎補政策。在省級財政按照每個普惠托位1萬元的標準給予補助的基礎上,市級財政對認定為年度托育服務示范點的托育機構實施獎補,一等示范點,獎補金額為12萬元/年/個;二等示范點,獎補金額為10萬元/年/個;三等示范點,獎補金額為8萬元/年/個,補助資金由市級分擔。補助資金由市級分擔落實托育機構新增托位補助、收托運營補助、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對經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托育機構,新建托位正常運營滿一年后,按每個托位3000元標準給予補助;改擴建的托位正常運營滿一年后,按每個托位2000元標準給予補助。補助資金由市、區財政按1:1分擔。對經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托育機構按照實際收托數和保育費收費價格給予相應財政補助。其中:對月均保育費標準不超過2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按照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600元補助;對月均保育費標準在2000元以上至3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根據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400元補助;對月均保育費標準超過3000以上至5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根據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200元補助。補助資金由市、區財政按1:1分擔。對備案托育機構新錄用的保育人員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人均800元標準給予所在備案托育機構培訓補貼;對備案托育機構在職保育人員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經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分別按高級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級技師5000元標準給予所在備案托育機構培訓補貼,補助資金從人事勞動局就業補助資金中支出。

2.逐步提高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水平。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不低于650元/生·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標準不低于400元/生·年,原補助標準高于省定最低補助標準的,不得降低標準。對開展延時服務的幼兒園按300元/生·年標準補貼。

3.規范收費管理。公辦托育服務機構收費參照公辦幼兒園收費進行管理,非營利性民辦托育機構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營利性托育機構收費標準實行市場調節價、明碼標價。貫徹落實安徽省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收費政策,合理核定辦園成本,明確收費標準,并綜合考慮經濟發展水平、群眾承受能力和辦園成本等因素,動態調整公辦幼兒園、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收費標準。加強收費監管,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將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延時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三)加強要素保障。

托育機構按照設置標準合理配備照護服務人員。支持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嬰幼兒托育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支持對保育員、育嬰師等專業人員的培養力度。對符合托育服務人員要求且有從業意愿的社會人員定期開展專業培訓。進一步落實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管理團隊編制保障辦法。指導督促幼兒園等用人單位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制定幼兒園延時服務參與人員補助辦法,完善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薪酬制度。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托育服務設施用地,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可采取劃撥方式予以保障。對托育等社區家庭服務業落實稅費優惠政策,對取得非營利性組織免稅資格的托育機構符合條件的收入免征企業所得稅。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幼兒園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政策。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責任領導

1

建設托育服務機構。2022—2025年,建成1個示范性托育機構,每年至少建成1個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到2025年,建立公辦托育機構1個。

2022年建成1個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2023年建成1個示范性托育機構;2024年建成公辦托育機構1個。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經貿局、區財政局、區建設發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2

加大公辦屬性幼兒園和托育機構學位供給;保障幼兒園和托育機構建設用地。

2025年底。

區建設發展局牽頭,區社會事業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3

2025年底前,全區不少于30%的幼兒園開設2—3歲托班。

2022年達到5%,2023年達到10%,2024年達到20%,2025年達到30%。

區社會事業局負責。

責任單位負責人

4

將公辦幼兒園、非營利性民辦幼兒園延時服務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2022年底前。

區社事局、區經貿局共同負責。

責任單位負責人

5

開展幼兒園延時服務。

2022年秋季學期,幼兒園延時服務實現全覆蓋;2023年春季學期,努力實現有需要的幼兒全覆蓋,家長按時“接娃難”問題基本解決。

區社事局牽頭,區經貿局、區人事勞動局、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6

對經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托育機構,新建托位正常運營滿一年后,按每個托位3000元標準給予補助;改擴建的托位正常運營滿一年后,按每個托位2000元標準給予補助。對經衛生健康部門備案的托育機構按照實際收托數和保育費收費價格給予相應財政補助。其中:對月均保育費標準不超過2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按照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600元補助;對月均保育費標準在2000元以上至3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根據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400元補助;對月均保育費標準超過3000以上至5000元的托育機構,財政根據實際收托數給予每孩每月200元補助。補助資金由市與開發區財政按照1:1分擔;公辦幼兒園生均公用經費財政撥款標準不低于650元/生·年,普惠性民辦幼兒園補助標準不低于400元/生·年,原補助標準高于省定最低補助標準的,不得降低標準。各地對開展延時服務的幼兒園按300元/生·年標準補貼。

2022年底前。

區財政局牽頭,區社事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7

2022年底前。對備案托育機構新錄用的保育人員開展企業新錄用人員崗前培訓,根據培訓合格人數,按人均800元標準給予所在備案托育機構培訓補貼;對備案托育機構在職保育人員開展企業職工崗位技能提升培訓,經培訓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后,分別按高級工2000元、技師3500元、高級技師5000元標準給予所在備案托育機構培訓補貼,補助資金從區人事勞動局就業補助資金中支出。

指導督促幼兒園等用人單位落實最低工資標準制度,制定幼兒園延時服務參與人員補助辦法,完善托育服務從業人員薪酬制度。

2022年底前。

區人事勞動局牽頭,區社事局、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8

進一步落實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管理團隊編制保障辦法。

2022年底前。

區人事勞動局牽頭,區經貿局、區社事局、區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9

托幼機構稅費優惠政策,普惠性托育服務機構、幼兒園用電、用水、用氣、用熱執行居民生活類價格政策。

2022年底。

區稅務局牽頭,社會事業局局、區經貿局、區建設發展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牽頭部門和責任單位負責人

10

非營利性民辦托育機構收費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

2022年底

區經貿局、區社事局共同負責。

責任單位負責人


高新區2022-2025年幼兒園開辦托班目標任務表

縣(市)區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幼兒園數(所)

開辦托班幼兒園數(所)

托班學位數(個)

幼兒園數(所)

開辦托班幼兒園數(所)

托班學位數(個)

幼兒園數(所)

開辦托班幼兒園數(所)

托班學位數(個)

幼兒園數(所)

開辦托班幼兒園數(所)

托班學位數(個)

高新區

45

3

60

48

5

100

51

10

200

54

17

340

高新區2022-2025年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目標任務表

任務指標

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數(個)

新建改擴建幼兒園數(所)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計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計

高新區

810

1080

1140

1200

4230

2

3

3

3

11

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計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2025年

合計

55%

60%

65%

70%

70%

88%

89%

89.5%

90%

90%


合肥高新區快樂健身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十大暖民心行動方案》,加快補齊全民健身場地設施短板,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全面提升科學健身指導水平,根據《合肥市快樂健身行動方案》,立足本區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2022年,新建12公里健身步道、10公里綠道,完成30%未配建健身設施或未達到配建標準的小區(行政村)配建補齊,30%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更新迭代,40%行政村、社區建有“兩個一”(室內健身俱樂部、室外健身廣場)。

到2023年底,累計新建18公里健身步道、騎行道和10公里綠道,力爭全面完成全區居住小區和行政村現有健身設施的維修、改造、提升和未配建健身設施居住小區的配建工作,社區普遍配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60%行政村、社區建有“兩個一”(室內健身俱樂部、室外健身廣場),100%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更新迭代。

到2024年底,累計新建24公里健身步道、騎行道和15公里綠道,80%行政村、社區建有“兩個一”(室內健身俱樂部、室外健身廣場)。

到2025年底,累計完成3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騎行道和20公里以上綠道建設任務,100%行政村、社區建有“兩個一”(室內健身俱樂部、室外健身廣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以上,建成科學健身指導中心,社區、行政村普遍配有1名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8名。

二、工作措施

(一)實施健身場地設施補短板行動

1.完善三級設施網絡。到2025年底,高新區“五個一”〔體育館、體育場、全民健身中心、游泳館(池)、體育公園〕體育設施全面建成,行政村(社區)“兩個一”(室內健身俱樂部、室外健身廣場)體育設施全面建有。2022年,各社區中心“三個一”(小型室內健身館、室外全民健身廣場、籠式多功能運動場)體育設施全面達標。

2.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建標準。規劃為居住用地用于新建居住小區的,嚴格按室內人均建筑面積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標準配建公共健身設施,并按規定納入土地規劃設計條件、出讓合同約定和施工圖紙審查,驗收未達標不得交付使用,嚴格用途管理,嚴禁挪作他用。在居住區內規劃建設健身設施,健身步道一般寬1.5米,采用彩色瀝青等材質鋪設。

3.加快健身器材更新升級。對未配建健身器材和未達到配建標準的居住小區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和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配全補齊健身場地設施;對已建成的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從2022年起進行更新升級,到2023年全部完成。

4.構建健身步道網絡。加快推進合肥高新區體育中心、王咀湖未來公園(體育公園)健身步道及體育場地設施建設,完善相關標識、休息驛站等配套設施,打造集健身、休閑、文化、旅游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健身空間。

5.加快推進“體綠結合”。新建公園要將健身設施納入建設內容、同步投入使用、統一管理維護,原則上體育場地設施的面積不低于公園占地面積的10%。“十四五”期間,建成不少于4萬平方米的王咀湖未來公園(體育公園),對蜀峰灣等已建成的公園因地制宜配建(更換)一批體育場地設施。

6.建設社區百姓智慧健身房(驛站)。各社區中心梳理整理公共用房和空置可利用土地,到2025年底前,累計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驛站)16個,并可實現“夜間點亮”。

7.推動學校體育場地開放共享。到2025年底,符合實施安全隔離改造條件的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全面做到“一場兩門、早晚兩開”;新建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按照開放條件進行設計、建設。

8.加強日常維保。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管護納入社區和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各社區中心負責健身設施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員和經費。

(二)實施賽事活動提品質行動

1.打造區域賽事品牌。積極申辦國際、國內高水平體育賽事,精心籌辦第五屆全國智力運動會競技摜蛋、競技二打一測試賽、正式賽。圍繞大蜀山自然生態資源,積極打造環湖跑、健身走、登高等區域性品牌賽事,不斷提升賽事品質和綜合影響力。每年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設置群眾喜聞樂見、廣泛參與的比賽項目。各社區中心每年組織群眾性運動會,擴大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2.激活體育社會組織活力。推行體育社會組織等級評價,將運動項目推廣普及作為單項體育協會的主要評價指標,全區單項體育協會每年舉辦群眾性賽事活動不少于10場。

3.創新賽事活動形式。通過互聯網平臺、利用智能穿戴體感交互、AR、VR等數字化設備,舉辦豐富多彩的線上體育賽事,創新健身休閑場景,引導市民積極參加健身鍛煉。

(三)實施健身指導到身邊行動

1.加強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建設。每年培訓、認證50名以上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發揮社區、行政村社會指導員作用,完善激勵引導機制,提升一線服務率和健身指導效果。

2.構建科學健身指導服務網絡。區國民體質監測站完善功能、優化服務,每年完成800人次體質檢測。到2025年,建成區科學健身指導中心。

3.開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務。每年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科學健身指導6次以上;倡導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年開展志愿服務6次以上。

4.推動體衛融合。加強社區醫生體育健身服務能力培訓,增強社區醫生開具運動處方能力,為城鄉居民提供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服務。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成立由區管委會分管副主任為組長,區社會事業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管委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區快樂健身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社會事業局。

(二)加強政策支持。積極爭取中央轉移支付、體育強省資金、市體育彩票公益金的支持。利用城市空閑用地、邊角地、高架橋下、公園綠地等空間資源建設健身設施。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鼓勵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設施建設的土地。加大對社會力量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和舉辦賽事活動獎補政策的支持力度。

(三)強化督導評價。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工作專班定期對“快樂健身行動”進行協調、調度、測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公共場所電子屏幕、廣告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公益宣傳,營造濃厚全民健身氛圍。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1

區級“五個一”全面建成;行政村(社區)“兩個一”全面建有;社區中心“三個一”2022年底全面達標。

2022年底“三個一”達標;

2025年底全部完成。

區社會事業局局牽頭,區建發局、區自規局、區財政局、區城管局及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2

建設30公里以上健身步道、騎行道。

2022年,新建12公里;2023年底,累計新建18公里;2024年底,累計新建24公里;2025年底全部完成。

區城管局牽頭,區社會事業局、區建發局、區自規分局、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3

建設20公里以上綠道。

2022年,新建10公里;2023年底,累計新建15公里;2025年底全部完成。

區城管局牽頭,區社會事業局、區建發局、區自規分局、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4

落實新建居住區配建標準。

持續推進。

區建發局牽頭,區自規分局、區社會事業局、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5

對未配建健身器材和未達到配建標準的居住小區要結合老舊小區改造、城市更新行動,因地制宜配全補齊健身場地設施。

2023年底。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區建發局及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6

農民體育健身工程更新升級。

2022年完成30%;2023年全部完成。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小廟托管區域配合落實。

7

加快構建健身步道網絡。

2025年底

區城管局牽頭,區建發局、區自規分局、區社會事業局、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8

“十四五”期間,建成不少于4萬平方米的王咀湖未來公園(體育公園),對蜀峰灣等已建成的公園因地制宜配建(更換)一批體育場地設施。

2025年底。

區城管局牽頭,區建發局、區自規分局、區社會事業局、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9

到2025年底前,新建百姓智慧健身房(驛站)16個,并可實現“夜間點亮”。

2025年底。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0

到2025年底,符合實施安全隔離改造條件的中小學校體育場地全面做到“一場兩門、早晚兩開”;新建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按照開放條件進行設計、建設。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11

把全民健身公共服務的管護納入社區和鄉村公共服務體系。各社區中心負責健身設施日常維護、保養和管理,提供必要的人員和經費。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2

打造區域賽事品牌。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區總工會、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3

推行體育社會組織等級評價,全區單項體育協會每年舉辦群眾性賽事活動不少于10場。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單項體育協會配合落實。

14

舉辦豐富多彩的線上體育賽事。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區總工會、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5

每年培訓、認證50名以上社會體育指導員,完善激勵引導機制。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6

區國民體質監測站完善功能、優化服務,每年完成800人次體質檢測。到2025年,建成區科學健身指導中心。

2025年底全部完成。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7

每年組織開展線上線下科學健身指導6次以上;倡導社會體育指導員每年開展志愿服務6次以上。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區單項體育協會、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18

加強社區醫生體育健身服務能力培訓,增強社區醫生開具運動處方能力,為城鄉居民提供運動促進健康指導服務。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落實。

19

積極爭取中央轉移支付、體育強省資金、市體育彩票公益金支持。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各社區中心配合落實。

20

利用城市空閑用地、邊角地、高架橋下、公園綠地等空間資源建設健身設施。在符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的前提下,鼓勵以租賃方式向社會力量提供用于健身設施建設的土地。

持續推進。

區自規局牽頭,區城管局、區建發局及各社區中心配合配合落實。

21

加大對社會力量建設體育場地設施和舉辦賽事活動獎補政策支持。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財政局配合落實。

22

建立以群眾滿意為標準的評價機制,工作專班定期對“快樂健身行動”進行協調、調度、測評。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各成員單位配合落實。

23

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利用公共場所電子屏幕、廣告牌,廣泛開展全民健身公益宣傳,營造濃厚全民健身氛圍。

持續推進。

區社會事業局牽頭,區工委辦、區城管局配合落實。

合肥高新區便民停車行動方案

為貫徹落實《合肥市便民停車行動方案》,進一步緩解停車矛盾,解決停車難題,結合工作實際,制定合肥高新區便民停車行動實施方案。

一、 目標任務

2022年摸清高新區停車資源底數,建立停車設施基礎數據庫,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600個以上)。2023年調整停車設施配建指標,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600個以上);通過建管并舉、疏堵結合,探索適合高新區發展的停車綜合治理體系,到2025年底,構建形成政府統籌協調、部門密切合作、社區深度參與、社會協作共治的停車管理工作格局。累計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1萬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總體任務設定將實行動態管理,確保完成年度任務。

二、工作措施

(一)擴大停車泊位有效供給。

1.開展停車設施普查。摸清區內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住宅小區、商業綜合體等管理或使用的各類停車場的泊位信息及可用于臨時停車但未進行施劃的停車空間,建立停車設施基礎數據庫,形成分析報告。2022年9月底前,完成高新區停車設施普查。

2.提高配建停車泊位指標。根據《城市停車設施規劃導則》及相關管理要求,保障配建停車,提高住宅、工業等配建泊位標準。城市新建住宅小區停車泊位配建標準力爭提高至1∶1.2到1∶1.5。新建醫院、商場等公共建筑,按每百平方米1.2—1.5個車位配建。多層廠房停車泊位配建指標按每百平米0.5個車位配建,配套、研發、辦公按每百平米1.2個車位配建,高層廠房按每百平米1.5個車位配建。新建中小學、幼兒園適當提高相應配建指標。同時應考慮增加配建一定數量的停車位并對外開放。2023年3月完成配建標準修訂工作。

3.加大停車設施建設力度。一是對具備條件的城市廣場、公園綠地、學校操場等依法依規新建或改建停車場;充分利用高架橋下、高壓走廊沿線、廢棄廠房等邊角地塊資源謀劃建設公共臨時停車場。二是提前預留好公共停車場用地,加大公共停車場建設力度。按照“開工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加強方案研究和用地預控突破單地塊、零星地塊土地收儲收支平衡模式。2022年,基本建成玉蘭大道公共停車場、中國聲谷西側停車場、玉蘭大道功德園停車場、彩虹路東延停車場等。

4.動態調整路內停車泊位。在老舊小區周邊選擇具備條件的支路劃定允許夜間、周末、法定節假日停車路段,允許車輛臨時停放。加強路內停車泊位限時管理,滿足臨時停車需求。新建改建公共停車場建成投運后,視情取消周邊200米范圍內路內停車位。2022年底形成常態化動態調整機制。

5.提前謀劃“P+R”換乘公共停車場。促進出行停車與公共交通有效銜接,結合軌道站點自上而下做好用地預留,研究謀劃在軌道站點、有條件的公交場站等建設“P+R”停車場的可行性,并持續推進。

(二)加強城市停車設施管理。

6.加強智慧停車管理。持續推進智慧停車技術的應用,加快停車智能化、信息化建設。鼓勵、督促公共、配建停車場接入備案系統,形成全區停車“一體化”格局,促進停車資源的高效調配和共享利用。加強停車誘導建設,鼓勵使用高位視頻、ETC等智慧化技術,重點應用于城市停車位的采集、管理、查詢、預定與導航服務,實現停車資源利用最大化、車主停車服務最優化。打造“合肥停車”APP高效、便捷、舒適的全域智慧停車場景。

7.推進停車資源共享。依據市級推進停車資源高效利用實施意見,制定高新區停車共享實施辦法。明確各部門職能分工,協調推進轄區內停車共享,制定停車泊位開放共享操作流程。優先鼓勵推進備案類停車場、公共停車場和企事業單位停車場開放共享,形成示范;在停車矛盾較大的商業區、居住區,探索推行“辦公停車+社區停車”共享模式。2022年盤活共享停車泊位500個以上,到2025年盤活共享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

8.完善停車收費管理體系。逐步推進路內泊位全域收費管理,實行首個30分鐘免費停車,夜間免費停車。完善現有停車收費模式,針對高新區出行潮汐現象明顯的特征,因地施策,根據停車供需狀況,實行“分區、分類、分時”等差別化停車收費,落實新能源汽車停車優惠政策。2023年底完善差別化停車收費體系。

9.提升停車設施配套服務。新建住宅小區及幼兒園配建停車位應建設不少于30%新能源充電樁車位,其余車位須預留安裝條件,預留安裝條件需將管線和橋架等供電設施建設到車位以滿足直接裝表接電需要,商業用地機動車停車位充電樁配建比例不低于35%。工業項目建設新能源充電柱車位占比不得少于20%,剩余車位全部預留充電柱安裝條件。推進停車場建筑光伏一體化發展,鼓勵利用可再生能源充電。新(改、擴)建地下公共停車場和地上立體停車樓停車位超過100個的,允許配建洗車店、便利店等便民商業設施,建筑面積需控制在總建筑面積的10%以內。

10.加強停車設施監督。對小型停車設施項目和利用自有土地建設的停車設施項目實行備案制。對利用自有土地建設的室外立體停車設施,按照特種設備監督管理。對未按照規定辦理備案手續從事收費停車服務、擅自改變停車場用途、擅自設置路內停車泊位等違法違規行為加強監管。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成立由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任組長,區建發局、公共事務公司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經貿局、社會事業局、市場局、城管局、自規分局、交警大隊、社區中心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高新區便民停車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公共事務公司。

(二)加強政策支持。拓寬融資渠道,鼓勵社會資本采取PPP、特許經營、專項債等方式參與城市公共停車設施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優化停車設施用地政策,交通樞紐配套的公共停車設施、駐車換乘停車設施等符合《劃撥用地目錄》的,采取劃撥方式供地。依法依規簡化公共停車設施項目規劃、立項、招投標、建設、經營等環節的審批程序。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全面參與停車設施建設、裝備研發、產品供應、設施維保、運營管理和信息系統建設。

(三)強化協調督導。工作專班按需召開聯席會議,定期對各單位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導,及時發現問題,研究解決對策,強化工作推進,確保順利完成便民停車各項工作任務。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1

完成高新區停車設施普查工作。

2022年9月底。

城管局牽頭,公共事務公司、建發局、交警大隊、社區中心

配合。

2

提高配建停車泊位指標

2023年3月底。

建發局牽頭,自規分局、社會事業局、經貿局配合。

3

2022年、2023年分別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其中公共停車泊位600個以上);到2025年年底,新增機動車停車泊位突破1萬個(其中公共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

持續推進。

建發局、公共事務公司牽頭,城管局、社會事業局、經貿局、社區中心配合。

4

形成常態化動態調整機制。

2022年底。

公共事務公司牽頭,交警大隊、建發局、城管局、社區中心配合。

5

謀劃建設“P+R”停車場。

持續推進

建發局牽頭,自規分局、城管局、公共事務公司、社區中心配合。

6

加強智慧停車管理

2023年3月底。

城管局牽頭,公共事務公司、科技局、社區中心配合。

7

2022年盤活共享停車泊位500個以上,到2025年盤活共享停車泊位2000個以上。

持續推進。

公共事務公司牽頭,城管局、建發局、經貿局、社會事業局、社區中心配合。

8

完善差別化停車收費體系。

2023年底。

公共事務公司、經貿局牽頭,建發局、城管局、交警大隊、社區中心配合。

9

提高新建項目配套服務指標,新建停車場充電設施配建率提高至35%。

2022年底。

建發局牽頭,自規分局、經貿局、城管局、公共事務公司、社區中心配合。

10

實現停車設施監督全覆蓋。

2022年底。

城管局牽頭,自規分局、建發局、市場局、交警大隊、公共事務公司、社區中心配合。

合肥高新區放心家政行動方案

根據市委市政府《合肥市放心家政行動工作方案》,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

到2025年底,全區家政服務人員職業道德和技能水平明顯提高,推動家政行業專業化、規范化、品牌化、多元化。力爭培訓家政服務從業人員7800人次,新增家政服務人員1600人,家政服務企業和人員信用信息實現全量歸集,“一人一證(碼)”全面推行,構建“請得到、用得起、放心用”的家政服務市場,滿足居民家庭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階段目標。

2022年,培訓家政服務人員2000人次,新增家政服務人員400人,全面推行“一人一證(碼)”。

2023年---2025年,培訓家政服務人員5800人次,新增家政服務人員1200人。

二、工作措施

(一)推動家政行業專業化發展。

1.強化家政服務技能培訓。鼓勵企業通過合肥市家政服務綜合公共信息網絡平臺,開展家政技能免費網絡培訓。壓實家政服務企業培訓主體責任,開展家政職業經理人培訓,加強新上崗家政服務人員崗前培訓,確保在崗家政服務人員每兩年至少得到1次“回爐”培訓,支持企業分時段靈活開展技能培訓。統籌利用就業技能培訓、巾幗家政服務專項培訓等載體,支持院校、行業協會、實訓基地等開展家政培訓。推動崗前培訓與就業掛鉤、“回爐”培訓與技能等級認定掛鉤。

2.鼓勵職業技能等級認定。積極引導家政從業人員參加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暢通家政從業人員技能晉升和職業發展路徑。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業經營管理人才,可參加經濟系列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技術資格考試。

3.推動家政領域產教融合。支持家政服務企業和職業院校積極參與家政服務有關標準及職業培訓教材、大綱編制、制訂工作。引導家政服務企業與學校簽訂員工委托培訓合同,實施訂單式教育,為企業培育實用型家政人才。鼓勵職業學校和高校畢業生到家政服務企業見習(實訓),加入到母嬰服務、居家服務、養老服務、醫療護理、整理收納等行業,滿足高端市場需求,促進畢業生就業。

(二)推動家政行業規范化發展。

4.加強行業誠信建設。引導全區家政服務企業加入合肥市家政服務綜合公共信息網絡平臺。依托合肥市家政服務綜合公共信息網絡平臺,建立家政服務企業和從業人員信用信息檔案,開展數據歸集、跟蹤評價等管理工作,將家政服務誠信記錄納入社會信用體系,對家政服務企業進行信用分級分類管理,并將信譽好的企業推送“信易貸”平臺。

5.大力推行員工持證上崗。督促家政企業引導家政員取得“放心家政服務證”,實行“一人一證(碼)”,確保從業人員的健康狀況、信用信息、職業經歷、服務評價、投保情況等信息的統一歸集、動態管理。引導家政員上門主動亮證,實現“上門亮證(碼)—客戶掃碼—評價”全流程閉環管理,確保“可評可查可追溯”。

6.提升家政服務標準化水平。宣傳推廣已出臺的家政服務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依托行業協會和龍頭家政服務企業,積極參與省市家政服務行業的服務標準和行業規范制定,探索完善新業態和新模式的家政服務標準,推動家政服務產品化和服務產品標準化。

7.推廣使用家政服務合同示范文本。推廣使用商務部《家政服務合同》,引導家政企業與從業人員、消費者三方簽訂家政服務合同,規范家政服務三方權利義務。明確家政服務項目、服務能力和水平、收費標準、違約責任和爭議解決方式等。

(三)推動家政行業品牌化發展。

8.引培一批知名家政品牌。引導中介制企業向員工制企業轉型發展,支持現有員工制企業提檔升級,通過資本市場融資、品牌輸出、特許經營等方式擴大規模,以連鎖經營、“互聯網+家政”方式拓展服務范圍。在月子護理、戶外高空保潔、整理收納、老年陪護等家政細分領域,培育一批本土領軍企業。結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加大社區家政服務的有效供給,積極開展重點家政企業招商引資工作,推進品牌化、連鎖化家政服務企業在高新區落戶和提供服務。

9.加強家政企業供需對接。鼓勵一批成長性好的家政龍頭企業與省內有農村富余勞動力的地方政府結對,來我區從事家政服務行業,組織家政企業舉辦現場招聘會、供需見面會。

10.樹立優秀家政服務員典型。鼓勵家政企業積極組織員工參加全市家政技能大賽和家政服務員評選,對符合條件的獲獎人員優先推薦參加五一勞動獎章、巾幗文明崗、青年文明號、優秀農民工、五一巾幗標兵、三八紅旗手(集體)、城鄉婦女崗位建功先進個人(集體)等評選表彰。

(四)推進家政行業多元化發展。

11.創新家政服務模式。支持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社區探索構建智慧化平臺,推動家政服務與養老、育幼、物業、陪護等服務業入駐,構建“政府+企業+社區服務”生活服務新模式。引導家政服務企業積極參加“三公里”就業圈建設,促進社區居民“家門口”就業,全面打造“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家政服務”全鏈條社區服務。

12.開拓新興服務業態。推動保潔、保姆、育嬰等傳統家政服務提質擴容,鼓勵發展管家、收納、老人陪護、病患護理、嬰幼兒看護、心理陪護、健康管理等新興家政服務,更好滿足現代家庭服務需求。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加強放心家政行動的組織領導,成立管委會分管副主任任組長,區經貿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各相關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放心家政行動工作專班,在市級專班的領導下,全力推進相關工作的開展。

(二)強化政策支持。落實市級政策對家政服務企業的支持力度,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納稅人,按規定落實國家關于家政服務業稅費優惠政策,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按規定返還失業保險費。落實員工制家政服務企業按規定享受社會保險補貼、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落實超齡家政從業人員參加工傷保險政策。

(三)強化統籌協調。各社區要結合“一刻鐘”便民生活圈試點建設,加大社區家政服務的有效供給,在城市居住社區建設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中統籌推進家政、居家養老和托育服務設施建設,支持以較低成本向家政服務企業提供閑置廠房、社區用房等作為家政培訓基地。鼓勵支持社區(便民)服務中心、菜市場、各類社區商業網點延伸便民服務功能,搭載家政服務預約等項目,實現“一店多能”。

(四)強化要素保障。家政服務企業在社區設置服務網點,其租賃場地不受用房性質限制,具備“一戶一表”計量的,水電等費用實行居民價格,暫不具備“一戶一表”計量的,水電等費用按定比定量實行居民價格。鼓勵保險公司開發針對家政服務業的保險服務包產品,對符合條件的家政服務企業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資服務。按照省、市有關規定,落實家政服務人員體檢要求,家政服務企業、消費者經與家政服務員協商一致,可增加體檢項目,額外體檢項目費用由家政服務企業或消費者承擔。對符合公租房保障條件的員工制企業職工,按規定給予租賃補貼。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時限要求

責任單位

1

強化家政服務技能培訓

2022年培訓2000人次;

2023年-2025年,累計培訓5800人次。

經貿局、人事局

2

推動家政領域產教融合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社會事業局、經貿局

3

鼓勵職業技能等級認定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人事局

4

加強行業誠信建設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5

推行員工持證上崗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6

加強家政行業組織建設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7

提升家政服務標準化水平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市場局、經貿局

8

推廣使用示范文本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9

培育一批知名家政品牌

2023年新增員工制家政企業1家。

經貿局

10

招引一批示范龍頭企業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自貿局、經貿局、投促局

11

樹立優秀家政服務員典型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總工會、工委辦(婦兒工委)

12

創新家政服務模式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人事局、農村局

13

發展家政新興業態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14

強化政策支持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財政局、人事局、經貿局

15

強化統籌協調。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

16

強化要素保障。

2022年繼續實施,持續推進。

經貿局及相關職能部門

合肥高新區文明菜市行動實施方案

為認真貫徹文明菜市行動要求,扎實推進高新區菜市場整治提升工作,努力打造居民安全放心、整潔舒心的消費環境,結合高新區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按照《安徽省文明菜市行動工作指引》和《合肥市文明菜市行動方案》要求,以保障安全和改善民生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對楓丹菜市場進行局部改造,推進金港灣菜市場建設,大力開展整治提升,補足菜市場硬件短板,2022年12月底前見到明顯成效,到2025年全區所有菜市均達到“干凈衛生、清潔明亮、管理有序”的文明菜市要求。

二、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統籌、企業參與、市場化運營的原則,按照文明菜市行動要求,鼓勵和引導市場開辦方加大資金投入,適當修繕硬件設施,全面提升管理水平,認真開展對標達標。

三、實施措施

一是適當修繕基礎設施。按照省、市文明菜市行動相關文件政策的要求,對照《文明菜市行動工作指引》,結合實際,制定《楓丹菜市場改造維修工程預算方案》,對市場內地磚破損、墻面脫落、線路老化、屋頂滲水、安全監控、消防設施破損等硬件設施進行全面維修改造,確保設施完備、功能齊全。

二是優化菜市場布局結構。按照建設規劃,積極推動金港灣菜市場等新建菜市場盡快建成運營,滿足周邊群眾需求,指導其按照星級文明菜市標準開展對標達標。

三是全面實施管理提升。督促轄區菜市場管理方按照城區示范性菜市場管理標準補齊配足管理人員,健全各項管理制度,維持市場經營秩序,保持環境衛生整潔,不斷提升服務和管理水平,滿足周圍群眾生活消費需求。

四是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區文明辦、市場監管局、城管局、消防大隊、社區服務中心等單位根據各自職責,加大督導檢查頻次,定期開展聯合整治,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督促菜市場管理方及時整改,努力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四、實施步驟

(一)整治準備階段(2022年8月10日至2022年9月底)。對菜市場進行全面排查摸底,制定楓丹菜市場維修改造方案,做好經營戶思想工作,積極與市場開辦方進行溝通,籌措改造資金。指導和督促金港灣菜市場對照文明菜市標準,制定裝修改造施工方案。

(二) 組織施工階段(2022年10月至2022年12月底)。嚴格按照施工方案精心組織施工,加強工程質量監管,壓茬推進,確保按時竣工。

(三)管理提升階段(2023年至2025年底)。督促菜市場管理方配齊配強管理人員,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全面提升日常管理水平。各職能部門要加強督導檢查,加強對菜市場長效管理考核,對發現的問題督促整改。引導和鼓勵菜市場積極參加星級文明菜市認定活動。

五、工作保障

(一)強化組織領導。為確保目標任務按期完成,成立由管委會分管領導任組長,區市場監管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市場監管局、城管局、文明辦、社區服務中心、高新股份等單位分管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專班,統籌協調推進整治提升工作。

(二)加大資金支持。考慮楓丹菜市改造的現實困難,該項目預算資金44.25萬元由區財政承擔,改造完成后,力爭納入合肥市文明菜市行動專項資金支持。金港灣菜市場裝修改造預算資金286萬元,先由該市場運營公司全額投資,項目竣工并經市級主管部門驗收合格后,根據審計確定的金額,按照省、市文明菜市行動方案規定的比例享受獎補。區財政承擔的部分以事后獎補形式給予產權單位或投資方一次性補貼。

(三)加快施工進度。楓丹菜市場維修改造工程由高新股份公司負責實施;天樂社區中心負責施工保障,妥善安排施工期間菜市場經營活動,并會同菜市場物業做好經營戶思想工作;區市場監管局要牽頭做好協調工作,督促金港灣菜市場施工方,按施工計劃有力推進,確保2022年底前全面完成楓丹菜市場改造維修和金港灣菜市場修建任務。

(四)強化督導調度。工作專班視情召開例會,及時部署、調度相關工作;定期開展實地督查,現場協調解決難題,確保整治提升工作順利進展、按時完成。

合肥高新區老有所學行動方案

一、目標任務

圍繞建設全民終身學習型社會,持續發展老年教育,形成“覆蓋廣泛、主體多元、資源共享、靈活多樣、規范有序、充滿活力”的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

2022年,全區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1000人左右(線下學習500人左右),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2000人左右(線下學習1000人左右),改建5所社區老年學校,網辦5個遠程學習點。2023—2025年我區任務根據合肥市任務延續。

二、工作措施

(一)村居社區老年學校建設。

1.場地標準要求。依托全區社區教育三級工作網絡,重點面向城鎮街道、社區,參照安徽省老年教育機構辦學指南,以嵌入式改建增掛5所村居社區老年學校。其中,天樂中心改建1所社區老年學校;蜀麓中心改建2所社區老年學校;長寧、興園中心各改建1所社區老年學校。場地要有固定的、以教學為主的校舍,村居使用面積不少于80平方米,社區(居委會)使用面積不少于60平方米。學校要懸掛校牌。場地要置備必要的教學活動設備和用品,有室外活動場地。

2.經費投入標準。各村居社區老年學校應保證具有穩定的辦公經費,對改建的公辦村居社區老年學校,按財政供給渠道一次性分別給予不少于3萬元的改造建設補助。區級及以下老年學校,按200元/人·年標準撥付人均保障經費,含硬件設施、教學運營費用,不含一次性改造建設補助費用。

3.教師教材要求。各老年大學、社區、村居學校需選聘具備一定資質的同志擔任任課教師;學校教學要有課表,教師上課要有教案;支持和鼓勵開設鄉土課程,編寫鄉土教材,各中心社區需對課程嚴把關;組織培育學員課外學習團隊,開展課外活動和參與社會文化活動。

4.日常教學管理。選聘一至兩名熱心老年教育、熟悉教學工作的專(兼)職學校管理人員。每個社區、村居老年學校及教學點學員不少于40人,學員到課率不低于80%。每學期設置二至三門課程,每學期開課不少于十五周,社區每周上課不少于兩個半天,村居每周上課一至兩個半天。村居依據農時調整安排上課時間。制訂學校管理制度、教學計劃等,定期報送學校辦學情況,登記記錄重要教學資料和活動。

5.學校組織領導。村居、社區每年召開一至兩次專題會議,研究老年學校工作,解決辦學過程中的問題。村居、社區(居委會)要指派一名負責同志兼任老年學校校長。

6.充分整合資源。整合盤活各社區(街道)現有辦公用房、老年活動中心、黨群服務中心等各類存量設施資源,增加老年學校辦學場所。鼓勵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學校。在全區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城市閱讀空間,設立老年開放大學分校或教學點。

(二)增加老年學習人數。

1.新增學習人數。各中心社區轄區范圍內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應不少于250人左右(其中線下學習不少于100人)。

2.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總數。各中心社區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總數不得少于500人(其中線下學習不得少于200人)

(三)搭建遠程學習中心

1.學習中心建設目標。2022年蜀麓中心完成2個遠程學習點建設;興園中心、長寧中心、天樂中心各完成1個遠程學習點建設,包括軟硬件購置、安裝調試、啟用運行。

2.經費投入標準。各村居社區老年學校遠程教學點應按照《合肥市“老有所學”遠程學習點建設方案(2022年)》中的建設標準,一處3萬元。

3.建設時間安排。各中心社區需于8月底前完成遠程學習中心設施設備采購工作,9月中旬由中標單位上門安裝調試并請各遠程學習點至少指定1名常用聯系人,10月上旬進行統一的業務培訓及試運行。依托現有的老年大學、老年學校,挖掘辦學潛力,擴大辦學場所,擴充辦學容量。在全區15家社區養老服務中心和110家城市閱讀空間,摸排、挖潛、設立老年大學分校或教學點。

三、保障機制

(一)成立工作專班。成立由區管委會分管副主任為組長,區社會事業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管委會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區老有所學行動工作專班,辦公室設在區社會事業局。

(二)加強政策支持。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多元主體投入的經費保障機制。對改建的公辦區、中心、社區三級老年學校,按財政供給渠道一次性分別給予不少于20萬元、10萬元、3萬元的改造建設補助。區級及以下老年學校,按200元/人·年標準撥付人均保障經費。(區財政對社區老年教育遠程學習點建設予以經費保障。)

(三)強化要素保障。采取政府購買服務、出租閑置的國有資產、落實稅收優惠、信貸支持等措施,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舉辦老年學校。各級各類學校、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等要積極支持老年教育,允許本單位職工(含退休)在符合有關規定、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到老年學校兼職任教。允許符合條件的高校學生在不影響學業的前提下,到老年學校實習、任教并合理獲得報酬。開發增設公益性崗位,向高校畢業生購買服務,到老年學校任職。將社區(街道)各級舉辦的老年學校辦學經費、專項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四)強化督導評價。工作專班要加強統籌協調,制定工作計劃,細化目標任務,定期會商,全面落實各項工作,定期對各社區委(街道)老有所學行動開展情況進行通報。建立全區老年教育發展評價與反饋機制,定期開展工作督導和滿意度測評。

重點任務分工表

序號

重點任務

牽頭單位

配合單位

完成時限

1

2022年,全區老年學校新增學習人數1000人左右(線下學習500人左右),參與學習教育活動的老年人達到2000人左右(線下學習1000人左右)。

區社會事業局

區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2022年底

2

到2022年,改建5所社區老年學校,網辦5個遠程學習點。

區社會事業局

區財政局及各中心社區

2022年底

3

整合盤活現有各類存量設施資源,改造建設成為老年學校辦學場所。

區社會事業局

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4

依托現有各級各類老年學校,挖掘辦學潛力。

區社會事業局

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2022年秋季學期啟動并持續推進

5

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國有企事業單位、社會力量舉辦或參與舉辦老年學校。

區經貿局

區社會事業局、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6

建設一支符合老年學校辦學需求、相對穩定、以兼職教師為主體的高素質教師隊伍。依托區老年大學建立老年教育教師培訓基地,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區社會事業局

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2025年底

7

加強教學資源建設。

區社會事業局

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8

依托省、市級老年教育網絡學習平臺和省老年教育資源中心、合肥終身學習網,配合合肥市建設社區老年教育管理平臺。

區社會事業局

區財政局、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2023年底完成

9

加大投入,建立事權和支出責任相適應、多元主體投入的經費保障機制。

區財政局

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10

通過政府統一招募或者政府購買的方式,選聘2名高校畢業生到老年學校任職,合理確定所聘人員待遇。

區人事局、區社會事業局

各中心社區

2022年底

11

鼓勵支持社會力量依法依規舉辦老年學校。

區社會事業局

區財政局、區經貿局、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12

將社區(街道)各級舉辦的老年學校辦學經費、專項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

區財政局

各中心社區

持續推進

13

充實區社區老年教育“師資庫”和“志愿者庫”。建立全區社區老年教育“師資庫”和“志愿者庫”。

區社會事業局

老年學校及各中心社區

2023年底。

返回上一步
打印此頁
在線咨詢
在線客服:
18556526687

請掃描二維碼訪問手機站

[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