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城市通知公告
各縣(區)科技局,市管各園區科技主管部門,各有關單位: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宿州市人民政府關于貫徹落實支持科技創新政策的實施意見》(宿政秘〔2019〕39號)精神,經研究,啟動實施2020年度宿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項目支持類型、方向和強度
2020年市級科技計劃項目分重點領域攻關、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器眾創空間獎補、自籌資金項目等多個類別進行支持。具體要求如下:
(一)重點領域攻關
項目要有明確研究內容和攻關目標及成果應用及轉移、轉化目標;產學研聯合申報的需附合作協議,明確各方所承擔的工作和責任、知識產權歸屬等;協議不得約定對市財政經費按比例分成;優先支持企業主體、產學研協同創新項目。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或碩士學位;申請當年一般不超過57周歲(按申請截止日計算);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項目承擔單位職工,如項目負責人非承擔單位職工,需簽訂正式聘用合同,且合同期內在項目承擔單位研發工作時間每年不少于6個月。項目承擔單位自籌經費不低于項目總投入的60%,且項目總投入不得更改。
類別一:電子信息領域
優先主題:
1.區塊鏈技術及應用。開展區塊鏈可監管機制、基于信譽的共識與交易機制及可審計的分布式賬本隱私保護技術研究;探索基于區塊鏈框的公平交換安全模型及新型應用,設計輕量級算法以及新型公平交換解決方案;開展區塊鏈軟件形式化驗證及安全性研究;探索基于國產密碼算法的區塊鏈應用技術在電子政務、電子商務、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物流溯源、征信確權等領域的應用研究,開發基于聯盟鏈或私有鏈的分布式數據共享及安全防護系統并開展應用示范。支持區塊鏈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應用研究,支持區塊鏈技術在教育、就業、養老、精準脫貧、醫療健康、商品防偽、食品藥品安全、公益、社會救助、質量安全、安全生產、防災減災救災、交通運輸、消防、禁毒、環境保護、信息基礎設施、智慧交通、能源電力等領域的應用。
2.新型電子材料元器件。開展石墨烯、碳化硅、有機發光、大尺寸靶材及超導、納米、智能等前沿材料研發;開展半導體場效應管(MOSFET)、絕緣柵晶體管(IGBT)等核心器件產業化關鍵技術研發;開展以打印OLED用效率高空穴傳輸材料、高色域彩色光刻膠、量子膜、高強玻璃蓋板等平板顯示材料研發;開展量子通信、導航SOC、光通訊、電子雷管、高速高精度模數轉換器等重點應用領域專用芯片及國產控制器、存儲器、射頻前端、太赫茲、多模信息感知處理等高端芯片研發。
3.高端信息設備與智能終端系統。開展類腦智能、量子智能計算、智能語音與自然語言理解、跨媒體感知計算、高級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等技術研發;開展超高清、超薄曲面、新型體感交互、自然交互、智能傳感、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無人智能系統及人機協同等技術研發;開發車載信息平臺、智能顯示、穿戴設備、高速實時圖像追蹤系統等新型智能硬件。
4.大數據智能分析關鍵技術。開展嵌入式基礎軟件技術、面向行業的產品數據分析、管理、輔助設計和制造軟件、電子商務支撐與協同應用軟件研發;開展海量多源異構數據建模、存儲、訪問以及基于云平臺大規模分布式計算和智能分析的大數據服務技術研發;開展互聯網金融信息服務安全關鍵技術及相關產品的研發。
5.網絡與信息安全關鍵技術。開展可信計算、透明加密、云安全、大數據安全、移動安全等信息安全技術研究,開發大規模異構網絡空間中的可信管理關鍵技術及產品,研制網絡身份管理與服務可信等級的評估評價標準與工具;開發大數據環境中的數據保護和隱私保護技術及產品;研發支持主動防御、精準檢測、快速響應、智能恢復的一體化信息保護體系構建技術及產品。
6.信息技術與文化產業融合。開展新興信息技術在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文化產業的深度和創新應用;支持文化創意、文化旅游、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發展;支持綜合運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等技術,開展文物信息資源深度開發利用和相關服務技術研發,實現開放式、遠程式、交互式、虛擬式的新型服務形式,圍繞安徽科技發展及非遺文化、徽文化和紅色文化等主題,進行創作、創新、創造。
支持強度:按照專家評分,按照30萬元、35萬元、40萬元分別給予支持。
業務科室:高新技術與創新體系建設科
類別二:新材料領域
優先主題:
1.無機非金屬新材料。開展光伏、平面顯示硅基新材料、功能化特種玻璃、特種光纖、先進陶瓷材料、高導熱陶瓷與器件、磁傳感材料與器件、高性能碳纖維、超細功能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2.高分子新材料。開展專用高分子樹脂、高性能結構材料、高分子功能材料、功能性膜材料、高分子基復合材料、可降解材料、高性能纖維材料、特種工程塑料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3.納米功能材料。開展效率高納米催化材料、碳納米管、納米復合材料和高性能低成本石墨烯材料、石墨烯復合電極材料、石墨烯功能膜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發與應用。
4.其它新材料。開展稀土功能材料、高密度存儲材料、專用化學品、高性能催化劑、高性能橡塑助劑、高性能復合材料、節能與新能源材料、生物基新材料以及面向特殊服役環境(高溫、高壓、強沖擊、強腐蝕、強振動及其耦合場)的特種金屬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開展基于凹凸棒的高性能材料研發與應用。
支持強度:按照專家評分,按照30萬元、35萬元、40萬元分別給予支持。
業務科室:高新技術與創新體系建設科
類別三:高端裝備制造領域
優先主題:
1.重要基礎零部件與基礎制造工藝技術。圍繞提升核心基礎零部件,開展高性能軸承、新型密封件、先進傳動件、高端液壓氣動件、智能傳感器、滾珠絲杠、線性導軌、自動刀庫(刀架)、搖擺回轉工作臺、高精度模具、自動變速箱等核心制造基礎零部件攻關及工程化和產業化。開展新材料新型去除、成型與增材制造(3D打?。C理和方法研究,研發輕量化材料先進成形制造、超精密加工、智能鑄造、效率高及復合制造等先進工藝及裝備。開展檢測控制軟件、工藝數據庫等基礎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綠色制造、再制造、微納制造、微機電系統等工藝技術、裝備研發和應用。
2.增材制造(3D打印)。研究先進和新型增材制造工藝機理和方法、新型材料及成型、高性能裝備及控制系統軟硬件技術,研發高性能金屬、非金屬增材制造(3D打印)設備,并形成產業化推廣應用。開展集機械、數控、激光、新材料等多學科的增材制造技術研究,研發基于激光技術的金屬3D打印機,并在復雜高精度模具、航空航天、汽車、軍工等領域特殊功能零部件增材制造應用。開展增材制造共性關鍵技術研究,研究適用于各種增材制造技術的普適性數字模型處理方法(包括適應多材料、多尺度結構的數字模型),研發數字模型的效率高切片算法、增材制造典型結構件的效率高路徑規劃算法和工藝仿真優化工具軟件。開展醫療植入物、基于生物活性材料的人體器官、口腔修復體、以及個性化醫學假肢與肢具的增材制造技術研發和應用。
3.軌道交通裝備。針對先進軌道交通發展重點,研發標準動車組列車、重載電力機車、城際快速列車、有軌電車等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開發先進軌道交通裝備關鍵零部件,研發高性能高品質聯軸器、車軸、車輪、軸承、傳動齒輪箱、轉向架、彈簧架、減振裝置、剎車盤、大功率制動裝置等,并形成批量生產配套。開展軌道交通裝備用先進材料制造工藝研究,研發先進的精密鍛造、鑄造、沖壓、焊接、熱處理等工藝及成套設備。開展軌道交通軌道線路、供電、站臺、通信信號控制等設備裝置研發,開發移動巡檢、車輛監測與控制、車輛維檢、通信信號集成控制等系統,實現軌道交通裝備的自動化控制和故障檢測及預測診斷。
4.智能網聯汽車。開展車載光學系統、車載雷達系統、高精定位系統、車載互聯終端、集成控制系統、多源信息融合技術、車輛協同控制技術、數據安全及平臺軟件、人機交互與共駕技術等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基于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開發基于車載傳感的駕駛輔助智能汽車;開發部分或高度自動駕駛智能汽車,突出乘用車舒適性、便利性、效率高機動性和安全性,實現網聯信息的安全管理;開發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網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動控制技術,配合智能環境和輔助設施實現完全自主駕駛智能汽車。
5.專用動力裝備。開展微小型燃氣輪機、純電驅動動力裝備等研制開發,應用于特種車輛、船舶、能源供應裝備(節能、清潔)等領域;開展效率高燃油發動機技術研究,突破節能減排、輕量化等關鍵技術。
6.海洋工程裝備與先進船舶。開展海洋工程作業裝備及關鍵零部件配套等技術攻關和研發。開展遠洋散貨船、快速集裝箱船、成品油船及化學品船、游船(艇)、滾裝船等高技術船舶研發,以及船用主、輔機與大型船用機載設備的研制。
7.重大科學儀器開發。支持基于新原理、新方法和新技術的重大科學儀器設備研發。重點支持方向包括環境監測儀器、裝備制造與信息化、生物醫學類的科學儀器關鍵技術研發,不支持生產設備、機械裝備、臨床醫療器械以及實驗系統相關儀器研發的項目。
支持強度:按照專家評分,按照30萬元、35萬元、40萬元分別給予支持。
業務科室:高新技術與創新體系建設科
類別四:現代農業與鄉村振興領域
優先主題:
1.新品種選育。開展主要農作物優異種質資源精準鑒定與利用、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快速廣適效率高基因組編輯育種新技術研究、育種材料創制等育種新技術研究和新品種選育;開展良種繁育、種子加工與質量檢驗等技術研究與應用。開展農林特色經濟作物的優良特異種質資源發掘利用、特異性狀相關基因挖掘和品種選育。開展主要畜禽優異種質資源鑒定、功能基因挖掘解析、種質特性和育種及效率高繁育技術研究,新品種(配套系)培育等種質創新。開展優異水產種質資源發掘及品種選育、水產新品種引進與繁育。開展農林作物和畜禽水產育種信息技術與平臺、育種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2.糧食作物豐產優良增效。研究糧食作物高產優良協同機理、形態生理關鍵指標及精確調控途徑,糧食作物豐產增效協同的資源優化配置機理與效率高種植模式。開展糧食作物優良高產宜機收品種篩選及其配套栽培技術、糧食作物生長監測診斷與精確栽培技術研究。研究主要氣象災變過程及其減災保產調控、主要病蟲草害發生及其綠色防控、化肥農藥減施增效及其綠色生產技術、種養結合的糧食作物生產新模式構建及新品種選育。開展農機農藝農信融合的糧食作物生產技術系統研發與示范,全程機械化輕簡栽培技術模式創新與示范,糧食作物生產物聯網精準決策服務新技術研究。
3.特色農林作物提質增效。開展果樹(水果、堅果)、蔬菜、西甜瓜、茶葉、油茶、蠶桑、花卉、中藥材、珍稀樹種、能源林、雜糧、水生特產作物及其它經濟作物等種質資源鑒定評價,種苗集約化生產技術,化肥農藥減施增效關鍵技術及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水體環境生態平衡平衡保持技術研究。開展機械化、輕簡化、信息化種植技術模式研究與示范。開展具有區域特色的優良專用作物豐產保優增效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發特色農林作物的采收與初加工工藝及裝備。
4.主要畜禽水產健康養殖。開展重大動物疾病、免疫抑制病和新發疫病等重要疫病診斷與檢測新技術及防控關鍵技術研究;研究畜禽營養代謝與中毒性疾病防控、重要病原耐藥性檢測與控制技術。開展畜禽廢棄物無害化處理與資源化利用新技術及產品研發。開展無抗生素、無臭、零排放等生態養殖技術集成與示范。研究重要水生動物疫病診斷與綜合防控技術,環保效率高飼料研制及配套投喂技術,開展效率高、生態、減排、標準化健康養殖技術研究和大水面生態友好型漁業利用等技術研究與示范。
5.農林廢棄物資源化與效率高利用。開展糧食深加工廢棄物效率高飼料化利用研究,秸稈、果蔬加工等農林廢棄物效率高利用技術研究。開展畜禽糞肥中抗生素、重金屬等污染物效率高去除與鈍化技術研究,清潔環保型畜禽糞肥開發與效率高利用。開展作物秸稈與畜禽糞肥養分資源效率高與清潔化利用技術模式集成示范。
6.農產品食品加工技術。開展大宗農產品加工重大共性關鍵技術和大宗油料效率高、綠色精制技術研究,研究畜禽水產品精深加工與物流配送關鍵技術。開展蔬菜、干鮮水果精深加工和茶葉清潔化、標準化加工及林特產品加工提質增效技術研究。開展大宗農產品烘干貯藏保鮮共性關鍵技術及農產品產后減損技術創新。
7.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和裝備開發,農藥殘留、重金屬和POPs富集降解、快速檢測和污染控制技術與標準,農產品貯藏保鮮過程中有害物質快速篩查、風險評估及污染控制技術與標準研究。研究農產品加工過程中有毒有害物質形成機制、防控技術及風險評估技術。
8.農業信息化及智能農機裝備。開展農業先進傳感器、大數據建模、精播精施與精準控制等關鍵技術及設備研發。研究農業生產、流通、消費全產業鏈可追溯技術研發。研究農村“互聯網+”及農產品電子商務關鍵技術和智能信息處理、生產經營預警與優化決策系統研發。開展秸稈綜合利用和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污水處理等設備研發,開展大田、設施農業等農機裝備研發,開展農、林、水等特種動力機械設備研發。
9.農村宜居社區。開展宿州市特色城鎮化關鍵技術研究。研究城鎮化進程中產業布局與土地資源開發利用技術,村鎮居住環境低碳化及綠色節能、健康宜居住宅設計與建設標準。開展不同類型農村社區生活污水與生活垃圾生態處理、村鎮飲水安全保護等技術研究與應用。
支持強度:按照專家評分,按照20萬元、30萬元、40萬元分別給予支持。
業務科室:農村與社會發展科
類別五:現代生物醫藥領域
優先主題:
1.中藥現代化。開展道地中藥材資源保護、安徽主產中藥材良種選育與規范化標準種植、中藥材生態種植技術研究;開展中藥飲片質量識別關鍵技術研究;選擇新安名醫名方、名老中醫驗方開發新品種、新劑型;針對重大疾病開展具有中醫藥優勢的中藥復方、中藥組分或單體新藥的研發;加快中藥傳統制劑、特色方劑的二次開發利用,創新中藥材炮制技術;加強中藥材綜合利用研究和中藥新型飲片的開發研究。
2.新藥研究。開展藥物分子設計與優化技術、分子標志物發現與靶向藥物技術研究;開展新型抗體、新型疫苗、腫瘤精準治療、抗病毒藥物及手性藥物等關鍵技術研究;開展抗癌抗腫瘤類、抗感染、心血管類、老年病用藥、兒童用藥、干細胞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藥物研制。
3.高端醫療器械。開展新型成像前沿技術、質控和檢驗標準化技術、多模態分子成像系統、新型斷層成像系統、新一代超聲成像系統、大型放射治療裝備、醫用有源植入式裝置的研發;開展細胞成像、流式細胞儀等生命科學儀器及體外診斷試劑的研發;開展新型醫用光學設備的研發;開展系統康復設備研發;開展生物醫用材料、新型高值醫用耗材研發。
4.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應急防治的基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及檢測技術,早期、潛伏期的即時檢測及監測技術的研發;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藥物的發現和開發,已知潛在療效藥物的工藝研究和開發,基于新型冠狀病毒水解酶和聚合酶的新藥開發;用于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醫療器械及技術的研發;冠狀病毒應急疫苗和通用疫苗的研究。
5.生物技術領域基礎性研究。細胞產業、基因診療、基因編輯、生物3D打印、生物醫學大數據及人工智能等基礎性研究。
支持強度:按照專家評分,按照10萬元、30萬元、40萬元分別給予支持。
業務科室:農村與社會發展科
(二)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支持范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內一流水平科技成果,在宿創辦公司或與市內企業共同設立公司,從事高端裝備制造、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節能環保和現代農業等領域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工作的科技團隊。
申報條件:
1.科技團隊創辦公司為2017年1月1日以后在宿注冊成立。
2.科技人才團隊核心成員應在3名以上(含3名),并且原則上每人每年在宿州工作6個月以上。成員間知識結構合理,具有較高的技術水平和豐富的管理、營銷等經驗。
3.科技人才團隊持股不能少于公司總股本20%,領軍人才須持有一定股份。
4.科技人才團隊攜帶的科技成果應擁有自主知識產權且權屬清晰、質量較高,并在公司注冊之日起18月內轉化為產品并形成銷售收入。
5.科技人才團隊吸引投資能力較強;股權設立合理;商業模式可行。
支持強度:分A、B、C三類,分別給予300萬元、200萬元、100萬元支持。
業務科室:人才智力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
(三)科技成果轉化
申報條件:
1.申報企業應具備良好的研究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條件,有穩定增長的研發投入,申報項目負責人及團隊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和創新能力。同等條件下優先支持高新技術企業及入庫培育企業。
2.申報企業資產及經營狀態良好,具有較強的資金籌措能力,能夠為完成項目任務提供必要的保護條件。一般要求企業年銷售收入在500萬元以上,新辦企業可適當放寬。
3.項目屬于我市支持領域和方向,有一定技術成熟度,項目實施過程中有明確的產業化技術研發任務和創新目標,須完成小試,符合國家、省及我市的產業技術政策。
4.項目須具有與其核心技術相關的自主知識產權,技術含量高、創新性強。
5.項目須有明確的目標產品,附加值高、市場容量大、產業帶動性強、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顯著,項目完成后能夠形成產品批量生產銷售或重大應用示范。
6.項目負責人申請當年不超過57周歲(按申請截止日計算);項目負責人原則上應為項目承擔單位職工,如項目負責人非承擔單位職工,需簽訂正式聘用合同,且合同期內在項目承擔單位研發工作時間每年不少于6個月。
7.項目承擔單位自籌經費不低于項目總投入的60%,且項目總投入不得更改。項目申報一旦通過,項目承擔單位要根據立項確定的市財政補助資金,按照項目申報與立項預算總數不變的要求,結合預算項目績效目標管理,科學合理編制項目資金預算,制定本單位預算績效管理工作制度和工作計劃,建立預算績效管理內控機制,項目需附自評報告。
8.不支持無實質性創新內容或屬于量產能力放大及技術改造的項目。
支持強度:每個項目按30-50萬元予以后補助。
業務科室:人才智力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
(四)孵化器、眾創空間認定備案
類別一: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
支持范圍:申請認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的對象須符合《宿州市科技企業孵化器認定管理實施細則(修訂)》(宿科成〔2019〕64號)相關條件要求。
支持強度:通過認定的,每家給予15萬元獎勵。
業務科室:人才智力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
類別二:市級眾創空間備案
支持范圍:申請市級眾創空間備案的對象須符合《宿州市眾創空間備案實施細則(修訂)》(宿科成〔2019〕65號)相關條件要求。
支持強度:通過認定的,每家給予10萬元獎勵。
業務科室:人才智力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
(五)自籌資金項目
支持范圍:各企事業單位已經立項實施或準備實施的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牽動性強、研發投入大、技術水平高、經濟社會效益好,承擔單位建有研發機構,能自籌解決全部研發經費。項目負責人需為本單位職工,不得同時主持多個項目。
業務科室:綜合計劃科
二、其他要求
(一)科研誠信記錄良好,未被相關部門列入失信被執行主體聯合懲戒名單。
(二)申報單位為宿州市內注冊的企事業單位、高校院所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具有獨立法人資格,注冊時間原則上一年以上(科技扶貧項目除外),有較強的研發能力和基礎條件,運行管理規范,財務制度健全。已承擔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項目尚未結題的單位原則上不得申報,同一項目當年通過其他渠道已申請或已獲取國家、省、市財政性資金支持的,不得重復申報(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項目除外)。符合多個專項項目申報條件的單位,原則上只能申報一個專項項目。
(三)根據國家、省、市有關政策文件精神,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治產品和防控物資生產企業,以及受疫情影響較大的行業企業優先推薦支持。
(四)項目實施周期原則上為2-3年,具體實施周期在項目申報時明確。
(五)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申報的,2019年研發經費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須達到或超過1.0%(以統計聯網直報平臺上填報的2019年科技研發投入107-1表,107-2表為準,并提供2020年1-5月企業研發費用輔助帳匯總表)。
在形式審查中發現與指南不符或有違背上述條件之一的申報項目,取消其參加評審資格。
三、指標分配
(一)重點領域攻關
1.電子信息領域。限額申報,每個縣區(園區)限報2項。
2.新材料領域。限額申報,每個縣區(園區)限報2項。
3.高端裝備制造領域。限額申報,每個縣區(園區)限報2項。
4. 現代農業與鄉村振興領域。限額申報,每個縣區限報2項;市管各園區限報1項;省級以上農業科技園區限報1項。
5.現代生物醫藥領域。限額申報,每個縣區(園區)限報1項;各醫療衛生機構限報1項。
重點領域攻關,各高校院所限報1項。
(二)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
不限額,根據專家評審情況,擇優支持。
(三)科技成果轉化
限額申報,每個縣區(園區)申報不超過2項。
(四)孵化器、眾創空間認定備案
不限額,根據專家評審情況,擇優支持。
(五)自籌資金項目
不限額。
四、申報流程
(一)網絡申報。各有關項目申報單位登陸宿州市科技局門戶網站,點擊進入“宿州市科技創新云服務平臺”進入申報,按要求填寫申請材料,并上傳相關附件材料。
項目單位網上申報系統開放時間:2020年5月20日,關閉時間:2020年6月12日。
(二)審核推薦。各歸口管理單位于2020年6月18日前完成網上審核推薦,并于6月19日下班前將推薦函及每個項目申請書、相關附件材料(裝訂成冊、一式兩份),統一報送至宿州市行政服務中心科技局窗口(宿州市高新區埇上路566號,D116窗口),逾期不予受理。
五、聯系方式
人才智力引進與科技成果轉化辦公室:
楊夫杰 3022079;13305675066
農村與社會發展科:
周軍洋 3060062;18055777976
高新技術與創新體系建設科:
段大鵬 3022482;18055778151
綜合計劃科:
張 森 3025760;18055778185
市政務服務中心科技局窗口:
李素芹 3066396;18155798806
附件:關于組織申報2020年度市級科技計劃項目的通知5.18.pdf
???????????????????????????????????????????????2020年5月18日